愛兔百科

台灣野兔救傷照護經驗談- 野兔八號篇

台灣野兔救傷照護經驗談(野兔八號篇)
救援、照顧、訓練、野放全程紀錄

案件概述
2022年8月29日,南部某農民在噴除草劑的時候拾獲了兩隻小野兔,因為周邊棲地已經受到開發,農民趕緊將兩隻小野兔帶回家,但其中一隻身體較虛弱的小野兔(野兔九號)在拾獲人家中過世,拾獲人趕緊詢問愛兔協會並將另一隻小野兔(野兔八號)於2022年9月17日帶到高雄愛兔之家,由協會志工緊急接手照顧。

 
幼兔照顧
因為野生動物不能當作一般寵物照顧,這是為了讓野放後的動物能夠不依賴人類而生存,因此需要保留動物野性,不要習慣人類的接觸。因此照顧期間除了必要的照顧與紀錄外並不會多加接觸。協會接手小野兔時體重為176g,當時預估大約是2-3週的年紀。照顧到約45天完全斷奶後,此時籠舍式的照顧已漸漸不適合野兔,因此移至第二階段訓練場。

野放訓練
第二階段訓練場除了空間更大之外,主要是有大片窗可直接感受氣候變化、陽光明暗,同時保有不被掠食者攻擊的安全性。移至第二階段訓練場後,食物飲水的更換改為不定時、不定量,讓野兔練習自己找尋食材並降低野兔等候吃飯的依賴。此時不再做體重監測,只透過排泄物、攝影機觀察等方式確認野兔的身體狀況。野放前野兔八號的體重約為1.18kg。

完成野放
野放任務於2023/2/19凌晨出發,並在清晨五點抵達野放地點後開始野放任務。小野兔一踏出外出籠,就踩著大大的步伐飛快的離去,野放任務也順利完成。

 
 
野兔八號轉回當天,約一個手掌大小,預估已出生2-3週齡。

 
  
小野兔面對代奶會主動吸食,照顧人員每日紀錄體重與照顧狀況
 

小野兔成功棲地野放的一瞬間
 


野兔八號救傷照護全紀錄(詳細資訊)
第一階段、幼兔照顧篇
野兔八號報到
2022年8月29日,南部某農民在噴除草劑的時候拾獲了兩隻小野兔,因為周邊棲地已經受到開發,農民趕緊將兩隻小野兔帶回家,但其中一隻身體較虛弱的小野兔(野兔九號)在拾獲人家中過世,拾獲人趕緊詢問愛兔協會並將另一隻小野兔(野兔八號)於2022年9月17日帶到高雄愛兔之家,由協會志工緊急接手照顧。拾獲人表示先前已經有自行用草食代奶餵養兩週。
 
野生動物的照顧不同於寵物照顧,這是為了讓野放後的動物能夠不依賴人類而生存,因此需要保留動物的野性,不要習慣與人類接觸,因此照顧期間除了必要的護理與紀錄外,志工並不會多加接觸,尤其要留意不可以像對待寵物一樣經常對野兔說話,這對平常很愛對動物說話的志工大概也是其中一項考驗(笑)。協會接手野兔八號時測量的體重為176g,當時預估大約是2-3週齡左右,回推農民拾獲的時間應該為剛出生沒多久。

民眾拾獲的台灣野兔幼兔 - 野兔八號(阿里巴巴)

野兔小乳兔的照顧
小野兔初期的照顧是早晚由志工做人工代奶餵食、並搭配大量的野草、乾草放置讓野兔習慣自行進食。小野兔的活力很好,初期面對餵食針筒會主動吸食,吃飽時則明顯有想要竄逃的表現。每次大約會餵食9-18mL左右,照顧員主要以野兔的反應判斷餵食量並詳加記錄食用量與體重變化。小野兔的體重在照顧期間穩定上升,大約在9月底左右小野兔已經充滿了野性,看到照顧人員時竄逃、攻擊的頻率開始變高。此時野兔已達到可離乳階段,因此志工讓野兔在10/1斷奶,開始完全仰賴自行進食。

 
 
小野兔對人類警戒心很重,大部分時間都隱藏起來,上面兩張照片已經沒有躲起來的狀態囉!



野兔八號體重變化圖,11/13至野放前為避免打擾而停止量測體重,2/19野放日當天體重為1180克
 
幼年照顧房空間配置:
野兔幼年照顧房,為了安全起見及方便照料,幼年仍將飼養範圍限制在100公分x100公分的空間內。因野兔四肢細長、活動快速,所以不可以用一般寵物兔使用的鐵條籠,鐵條縫隙容易在奔跑時卡到四肢造成意外。愛兔協會使用的是留足夠通風口、四面都是實心的訂製籠舍。照顧房主要以乾牧草為基底舖滿籠舍,並放入各類野兔可以食用的植物盆栽。若放置整株植物或枝條時,為盡量仿造自然,會將植物放置成生長在地面的樣子。為讓小野兔適應正常的日夜節律,野兔房有個小對外窗,有自然光線可以照進房內讓野兔感受到日夜的變化。

 
  
第一階段幼年照顧房,每次清掃時更換盆栽布置,並提供草堆、植物材料提供躲藏


照顧安排:
為避免野兔習慣人類,照顧人員接觸野兔的時間,僅限於必要照顧(餵食代奶)、體重紀錄、清潔打掃時會有直接接觸,其餘時間皆使用監視攝影機及野生紀錄相機做紀錄觀察。每週大約做兩次清潔,清潔僅將墊材更換避免發霉及蚊蟲生長,以及觀察野兔排遺,除此之外不做額外的消毒動作,讓野兔需保有對於野外病原的抵抗力。
 
人工代奶餵食:
因為在自然的狀況下,野兔媽媽平常是不會一直待在窩裡的,大約在清晨及黃昏時會回到窩裡餵奶。野兔一出生就已全身覆滿毛髮,並可以自行進食,僅在清晨及黃昏接受媽媽回來餵奶。因此在幼年照顧時期,協會仿野兔的自然習性,於每日的清晨及黃昏各餵食一次人工代奶,每餐會紀錄餵食量,以確認小野兔的食慾狀況。
 
飲水:
為仿自然狀況中,野兔會去飲用小水漥的水,因此使用淺盤的碗提供飲水,並將碗放在照顧房隨意的位置,周圍仍自然擺設野草及牧草。為避免野兔過度依賴人類的飲用水,所以飲水不會每日更換,大約3-4天更換一次。但因幼年野兔有餵食代奶,又會餵食新鮮牧草或蔬菜,因此飲水量其實是很少的。

其他食物:
因參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自然保育季刊內的野兔飼育經驗談,內有提到在提升體重的時期,可以適量餵食寵物兔專用飼料。協會的野兔八號在協會接手照顧的前3天仍有提供寵物兔飼料,但因牠吃新鮮食物的狀況很好,體重也穩定上升,因此後來就沒有繼續提供飼料,也避免野兔習慣吃人工食物。

新鮮食材:
提供的新鮮食物,除了台灣野外常見可食用的野草之外,同樣參考特生中心的文章,會提供各式的蔬果給小野兔。除了禾本科以及芒科的各種野草或可取得的新鮮牧草(如燕麥草、小麥草、狼尾草、天竺草)以外,照顧人員常給予的野草如大花咸豐草、車前草、紫背草、纓絨花、黃鵪菜、小金英、蒲公英、蟛蜞菊等,常見的多年生植物如木瓜葉、構樹、桑樹、扶桑花、芭蕉葉等。其他野草像是酢漿草、紫花霍香薊、金錢草等也會偶爾提供。

除了野草外,亦會給予香草植物例如紫蘇、羅勒、巴西里、芫荽、到手香、薄荷,新鮮蔬菜如各式萵苣、各式白菜、菊苣、地瓜葉、高麗菜、京都水菜、芝麻葉、枸杞葉、芹菜、玉米筍、小松菜、茼蒿、山茼蒿、莧菜、羽衣甘藍等,都會多樣化給予。因參考彭旭頤的不同棲地台灣野兔之食性及糞生菌研究碩士論文,照顧人員亦有取得論文提及之長穗木枝條供食用。

提供新鮮食材時並不會先做清洗,須避免野兔習慣吃過度精緻處理過的食物,失去腸胃對病菌的抵抗力,不過為了安全起見,野草類摘採仍挑選無施用農藥或汙染的地點,蔬菜類仍選用有機蔬菜,避免食用過量農藥。

 
  

 

為了提供小野兔各式食材,照顧人員除了野外現採,也親自種植各式植栽。

大約45天完全斷奶後,量測體重的頻率改為3-4天一次,以減少過多的接觸。此時小空間的籠舍已漸漸不適合逐漸長大、需要很大活動量的野兔了,所以當11/8小野兔體重到達650g時,志工幫小野兔移至第二階段訓練場。

 


第二階段、野放訓練篇

空間配置

第二階段訓練場雖然也是室內環境,但透過大片開啟的窗戶可以直接感受氣候變化、陽光明暗,同時保有不被掠食者攻擊的安全性,仍可讓小野兔適應外界環境,訓練場底部仍以乾牧草做為基底鋪設,並添加自然枯葉、枯樹枝,不定時更換盆栽讓野兔去認識各種食草。場地布置除了放置大樹幹做為野兔可躲藏的空間之外,另外也使用一些木作仿自然洞穴提供野兔學習利用場地進行躲藏
 
野兔的第二階段訓練場

移至第二階段訓練場後,除了放食物、低頻率的更換飲水、必要時的局部清理之外,因野兔的野性強烈,人員要接近長大後的野兔已不容易,因此不再持續做體重監測,透過觀察飲食變化、排泄物、攝影機觀察等方式確認野兔的身體狀況。由於本階段已經屬於準備野放前的訓練,此時野兔身體狀況已穩定,食材便不像幼年時期每天給予,除了隨機放置新鮮食材外,其餘時間讓野兔練習找尋食材:盆栽、枯葉、乾燥枝條、乾草等等。野兔的排便持續維持又大又圓的健康狀況,並維持良好的活力。

 
野兔的第二階段訓練場,野兔可以完全感受到天氣與日夜的變化
飲食部分
更換到第二階段訓練場後,初期仍會每天提供新鮮食物,後期為了訓練野兔自然的覓食本能,新鮮食物漸漸不定期、不定量的適度給予,讓野兔去學習食用枯葉、乾草等食材充飢。飲水則是使用較大的淺水盆並使用墊料與枯葉包覆周圍,盡量模仿成戶外的小水窪或濕地,讓野兔學習野地喝水,並配合低頻率的更換與補充。

野兔習性觀察
根據過去野兔的習性文獻,未離乳的小野兔整個白天通常不太活動,等待野兔媽媽清晨及黃昏回來餵奶。而小野兔在協會志工照顧期間,確實白天大多是躲藏在草堆裡幾乎石化不移動,只有在傍晚、深夜與清晨這三個時段,觀察環境安全之後會開始出來活動。

在照顧野兔期間,照顧人員以監視器及野生動物攝影機觀察野兔活動,黃昏差不多是野兔開始活動的時間點,太陽出來後活動力則減少。野兔從太陽下山後會開始從躲藏的點出來活動,雖說兔子屬於晨昏活動型的動物,但在照顧期間,基本上整個夜晚都能持續觀察到野兔的活動,主要的進食時間也以太陽下山過後為主。清晨太陽出來後慢慢減少活動,幾乎整個白天都會在定點躲藏,如果照顧人員在白天放置新鮮食材,野兔通常也會在夜晚活動時才食用。


 

小野兔活動時刻紀錄表,可以明顯發現有三段時間比較活躍

照顧人員在照顧期間深切地感受到野兔的野性及活動力,那種瞬間爆發力確實與寵物兔有天差地別。野兔的身形較為修長,彈跳力非常好,我們常以「飛來飛去」來形容我們的野兔八號,僅踏出一步前進的距離就是寵物兔的好幾倍。而這也是在設置訓練場時需要特別留意的地方,野兔彈跳的高度非常高,照顧環境一定要四面封閉。在視訊紀錄中甚至發現野兔的爆發力可以瞬間飛越生態相機之後,相機的紅外線感應才慢半拍的開啟,可見速度之快。

 

野兔奔跳飛越自動相機的瞬間

野兔的警戒心
野兔八號的排便會集中在訓練場的外側,內側則固定有幾個躲藏的位置。若原本習慣躲藏的位置有遭到變動時,野兔就會改到其他位置去躲藏。所以照顧人員清理外側的排便時,通常不主動靠近野兔躲藏的位置,讓野兔保持完全不動的狀態。對於小野兔的野性與警覺維持協會志工一直保持的很好,即便面對每天親手照顧的志工,小野兔一樣抱持著不與非同物種親近的野性,稍微感受到有人靠近時就會立刻狂奔衝出逃離。照顧期間志工儘量維持野兔這個習性,讓野兔可以在維持不動的情況下避免被掠食者發現,若真的掠食者靠近,則運用發達的彈跳力快速逃離。

 
稍微感受到有人靠近時就會立刻狂奔衝出逃離
 


第三階段、野放前的準備
尋找野放點
由於棲息地滅失的關係,愛兔協會從野兔八號收容的那天起其實就已經開始尋找適合野放的地點。協會總希望小野兔在野放後能夠完成繁衍下一代的任務,所以除了尋找從過去曾有野兔出沒紀錄的地點外,也廣泛打聽任何可能有野兔族群的情報,範圍包含了新北山區、恆春、陽明山、阿里山、花蓮等地,一直找到完全確認野放地內有族群為止。
 
 

 
志工探訪了北中南各地有可能的地點

 
經過多次探勘、文獻比對以及田野調查後,志工選定了一處完全獨立遠離人群的小山谷最為預定地。該地點符合了原生棲地的所有條件,包括遠離人群、有原生野兔族群、植披完整、相對應的動物蹤跡、流浪貓狗稀少等條件,更棒的是這是一塊有多位生態專家常駐的私人土地,可以不用擔心獵人陷阱的問題。在選定地點後,志工在該區設置了生態自動相機希望可觀測到野兔。但如同志工在第二階段訓練場上觀察到的,野兔奔跳起來動作非常迅速,往往從相機前瞬間一躍而過,身影離開後自動相機才啟動快門或是只拍到模糊的末端身影。加上該區域範圍實在太大,設置的相機點時僅能先嘗試找出較可能的角度,因此在2個月的相機設置期間並未記錄到野兔蹤跡。
 
在預定地點先架設生態相機

地主(也是生態學家)說,該地點過去可以非常近距離的觀察到野兔,可惜近期農舍整理的關係,野兔的活動範圍有往外圍移動。該區的其他野生動物相(註),符合各地文獻紀錄中常跟野兔同時出沒的動物相(白鼻心、食蟹蒙、穿山甲、鼬獾、山羌等...),而且在走訪的過程中志工也確實觀察到野兔啃食過的植物痕跡。觀察周遭的植物,存在著許多平時野兔八號喜歡食用的種類,周圍環境也有適合野兔躲藏的草叢或石頭堆,有乾淨的水源,且該區受到流浪動物攻擊或人為干擾的可能性非常低,因此選定了最終的野放點。註:動物相(Fauna)、又譯動物群或動物區系,指某一地區某一時段的特定動物種群體。Fauna 的另一個意思是動物志,是對一個動物區系的紀錄和描述。
 
 
箭頭處為野兔啃食野草後留下的痕跡

 
自動相機記錄到的野生動物(野豬、黑冠麻鷺)
 
選擇野放時機
當野兔八號體重接近一公斤時已經達到了可以野放的年紀,但季節偏偏遇到大雨以及寒流來襲。為了提高野放後的存活率,協會考量後決定避開寒冷的冬季做野放,志工參考了農民曆的節氣後,決定野放時間應該設定在立春過後與驚蟄之前的這一段時間,原因是立春過後天氣逐漸轉暖且萬物開始滋長、驚蟄過後則會遇到春梅雨季。立春與驚蟄兩個節氣中間「雨水」是個不錯的時機。

野放前的模擬演練
為了確保野放當日的萬無一失,在野放的前幾天志工還特地到協會附近的草地做了一次模擬演練,透過模擬演練的過程,讓當天的每一位志工知道當天實際狀況、相對位置、動作以及該注意的事項等等,甚至野放時周遭樹稍上可能的猛禽如何防範也都列入考量。
 


第四階段、棲地野放篇
野放當日
2023/02/19節氣/雨水。雨水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個節氣,時間大約落在每年二月的18~20日。從這天起,北半球的日照時數和強度慢慢增加,氣溫開始回升。雪水溶化,此時農民開始耕種,春回大地,春風好像是溫暖的手,拂去寒冬的蕭條也帶來了綿綿春雨,也是山林萬物滋長發芽的開始。而這天也是協會要讓小野兔回歸山林的日子。

志工根據照顧時的經驗以及攝影機的動態紀錄點顯示,每天的清晨的確是野兔最活耀的時間。因此野兔八號的野放時間志工們選擇在清晨六點左右。為趕在清晨完成野放任務,本次野放的任務志工於2023/2/19凌晨1點在愛兔之家集合,台北愛兔之家帶著小野兔出發,經過約四個小時的車程時間趕在清晨五點抵達祕密的野放點。經果簡單地位置確認以及準備後就開始野放任務。小野兔一踏出外出籠,就踩著大大的步伐、飛快的離去了。(2023/2/19野放當天,野兔八號的體重為1.18kg)

 
頭也不回的帥氣離開人類世界,奔向屬於自己的天地

小野兔前進的方向其實跟原本志工預期的草叢堆位置完全不一樣,野兔一出門繞了一圈咻!的繞過了小溪跑去了另一個區域。事後志工與當地專家討論後,當地的專家高興的說野兔跑去的那個區塊位置很好,是一個更加獨立、不受干擾、且食物來源也豐富的位置。或許野兔自己能感受到那邊是更個好的地點,也或許感受到那邊有其他同伴在等待,因此才用盡全力的跑向未來家園的方向!祝福野兔八號在好山好水的環境中,可以自由生活、繁衍後代!

 
 

 
 
頭也不回的帥氣離開人類世界,奔向屬於自己的天地

專案後記
這次完整的全程棲地野放經驗,照顧人員可以深刻感受到家兔和野兔的差異。雖然協會志工在野外救援過許多不親人的寵物兔、或是一些看到人類會害怕亂竄的寵物兔,但是寵物兔與野兔天生的差異還是非常明顯。野性強烈且肌肉發達的野兔,即使在人類的飼養之下平安的存活了下來,但人類的生活環境對野兔卻也處處是危機。

第二階段訓練場內的野兔八號,志工透過攝影機可以發現她時時都會站起來望向窗外,總像在思考如何從窗戶逃脫 (幸好訓練場窗戶夠高,否則一定也是需要做加強保護才行)。即使從小就在人類的照顧下長大,野兔仍不適合作為寵物兔飼養。原生於台灣的特有亞種- 台灣野兔,回歸山林才能孕育出更多台灣野兔的後代,那才是保育最重要的目的。

關於追蹤
目前市面上的野生動物用GPS追蹤器體積都過大,並不適合穿戴在野兔身上,所以協會還在尋找適合野兔的追蹤方式或設備(有人想開發嗎?歡迎聯絡!),所以對照顧人員來說等於進行了一次看不到「認養回報」的特殊送養。在將野兔送返屬於她的大自然之前,大家的心裡都是忐忑不安的,野放後也花了一點時間才能適應不用為野兔準備野菜野草的日子。祝福小野兔、感謝野兔八號與志工們的相遇,這段照顧時光對於野兔和照顧志工來說都是一段特殊且珍貴的緣份。協會也會從妳身上學習到的經驗繼續投入台灣野兔救傷計畫,讓台灣野兔在美麗的山林間繼續生生不息。


台灣野兔救援、訓練、棲地野放全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