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兔百科

  • 愛兔之家歷年案件量統計

    愛兔之家歷年案件量統計
  • 聯合新聞網 「禁止動物當贈品」連署7天達標 藝人插畫家都力挺

    「台灣愛兔協會」為喚起政府重視,上周在國發會公共政策參與平台,發起「全面禁止以活體動物當遊戲贈品」連署,不到7天迅速達標,獲得超過5000個覆議。依目前法規,在該平台提案並於60天內獲得5000連署,主管機關就必須具體回應並研擬作為。
  • 三立新聞 「兔兔、天竺鼠」淪夜市遊戲贈品!動保連署修法:一律禁止

    台灣愛兔協會在國發會公共政策參與平台所發起的「全面禁止以活體動物當遊戲贈品」連署,今(20)日宣布在短短不到7天已迅速達標,林樵表示,現行動保法第十條第三款明訂,對動物不得「以直接、間接賭博或其他不當目的,而有虐待動物之情事,進行動物交換或贈與」,然執法實務上,因遊戲、娛樂無法歸類為「賭博」或「不當目的」,且條文中附帶必須附加「有虐待動物」的條件,只要稽查當下沒有明顯虐待動物行為,動保稽查員就無法可管,導致本條文成為無效條款。
  • 兔兔該不該田野間開放式放養?

    協會想法很簡單,當兔兔是寵物,那請用同伴動物的觀念去飼養。絕育、不放任繁殖、養在與飼主共同的生活空間、正確的飲食與乾淨的飲水、定時健診與醫療。
    知識都很簡單,但難在人。每年都有一堆「講不聽」的爛攤子最後都是要志工去收拾,每次案件最後都是繁殖崩潰到數十隻的再處理。協會沒有龐大財力更沒有超多的收入,近年疫情影響幾乎已經彈盡援絕的苦撐著。※近期很快又有繁殖量大案件要處理(哀哀哀...)。
  • 全面禁止夜市遊戲換動物、保障動物權益

    台灣夜市攤商以遊戲交換動物營利的方式屢見不鮮,攤商現場除了環境不佳、遊戲過程不人道之外,這種以遊戲換取動物的方式,後續更是造成許多飼養問題。愛兔協會與多個動保團體近年來整理出台灣夜市、園遊會等小動物攤商以遊戲方式換取動物所造成的問題,共同呼籲政府應支持修法,積極禁止以遊戲交換動物的營業方式,以維護動物福利。
  • 讓兔兔在家也享受踏草皮的開心FU

    兔兔跟草皮是天生絕配阿!
    看著讓兔兔在草皮上快樂的奔跑,相信是讓每位兔家長最開心的事情了,但許多住在大城市都會區的飼主,公寓或大樓型的住宅空間有限,鄰里公園的草皮綠地似乎又有農藥殘留或野貓野狗+野小孩的安全疑慮,除了利用假日到郊外找個放風點之外,似乎也沒有其他辦法了。有鑑於此,小編興起了在家裡利用半室內空間做草皮植栽的歪念頭。
  • 以見習替代方案、停止高中動物解剖課程

    日前中學老師擅自修改課綱,使用活體兔進行課綱規範以外的生物解剖課程,經檢舉後引起社會廣大討論,高中等級課程是否真的進行動物解剖的必要存在?畢竟現行解剖青蛙的課程都已經存在很大爭議了,教學單位本應將非必要的活體傷害減少到最低或選用替代方案,而非使用種加料式的升級教學。愛兔協會與各動保團體聯盟均呼續中央動保與教育主管機關,請站在珍惜生命與減少非必要傷亡的立場,重新檢視該課程的必要性或嚴格要求施作單位遵守法律規範。
  • 保持健康的捐款心態

    愛兔協會團隊必須很誠實的告訴所有民眾,以協會目前僅有的固定人力而言,要面對持續不斷的值班、教育、救援、照顧、醫療、公共關係、法令研討、收出養服務、志工訓練以及必要的行政庶務下,能額外在抽出的時間與已經非常吃緊,肯定是無法滿足每位捐款人對於您所關心的個案期望。有鑑於此,協會希望捐款人的捐款期望是定義在「認同協會正在做的事」,而非「拿錢叫協會去辦事」。
  • 兔兔無法繼續飼養了,我該怎麼辦?

    正所謂人有旦夕禍福,遇到無法抗拒的狀況而無法繼續飼養兔兔,這其實不是什麼罪大惡極,與其批評與責罵,倒不如給予適當的建議並提供正確送養管道,至少讓飼主可以幫自己的毛小孩找到遮風避雨的新家。仔細閱讀本文章,也許哪天您身邊的朋友發生類似狀況時,您就可以提供資訊幫忙囉!
  • 不當飼養檢舉經驗分享與建議

    在您準備提出檢舉或在網路上發表不平之鳴前,請務必確認被檢舉一方已經明確違反動物保護法或已經有絕對明確的事證。所謂不當飼養與照顧不周的定義,必須建立在被社會大眾認同的感受,而非以飼養者(兔友)的角度來思考。
  • 第一次當愛兔志工就上手

    想來當愛兔志工但是又擔心不知道如何申請嗎?別緊張喔,只要參照以下流程按部就班完成志工註冊,並選擇登記服務項目即可呦。之後只要透過帳號就可以隨時線上報名愛兔協會所舉辦的各項活動與課程,還可以透過系統查閱您所參加過的各項活動與志工服務記錄喔!
  • 別讓您的善意,變成「懲罰認真」!

    「懲罰認真」簡單的來說,就是大眾捐款時經常忽略了每個單位實際付出的「質量」,過於簡單的均分捐款結果,讓事情做比較多的單位相對被「懲罰」、做事較少的單位被「獎勵」。大眾捐款時對於複數單位的捐款選擇常常會各捐一半,這對於捐款人來說是很正常的事情!但這也造成了社福界常發生的「懲罰認真」現象。為何?